精品项目

  • 首页
  • 精品项目
  • 外企德科员工纠结:目前OD在职,年收入32-36W,考研还是OD苟着?

外企德科员工纠结:目前OD在职,年收入32-36W,考研还是OD苟着?

  • 2025-03-17 22:13:09
  • 11


OD是outsourcing Dispatch的缩写,意为外包派遣,是华为等企业与外企德科联合发展的一种用工模式。这种模式下招聘的员工本质是外包,工作签约方是人力服务公司,而不是实际用工企业。

在这种模式下,OD员工的合同管理、五险一金、考勤发薪等事务由人力服务公司负责,但定薪定级、员工培训、工作安排、绩效评估与晋升则由实际的用工企业负责。

OD用工模式是用工企业为了压缩人力成本而采用了一种方法,相对于正编员工,OD的职业发展空间、待遇、岗位工作价值等都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此,在知识人才密集的互联网大厂,正编与OD实际存在一道隐藏的歧视线。

在华为内部,曾经还出现过正编员工相亲时,提出了“OD勿扰”的新闻,充分体现了OD面临的恶劣职场环境。正编员工歧视OD,除了身份待遇之外,更多的是认为OD的学历背景要差一些,就像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内心深处只认本科毕业于这两所学校的人才是真正的校友一样。

因此,不少OD都把这个工作当成职业生涯的过渡,一旦有正编或者更好的出路,就会毫无犹豫的脱离OD身份,有一种天然的身份焦虑。不久前,一位外企德科年薪高达30多万的OD发了这样一个求助帖,原文如下:


考研还是 od 苟着?

目前 od 在职,一年 32-36 个,但是干的活很杂,开发运维啥都干,但是都不精,之后可能前端都要干 啥都不精的话,万一 od 对我下手了,可真就没去出了

所以现在想着要不要考研,现在还剩 80 天,之前连续两战,有基础,80 天也来得及。考研的目的就是换个方向,不干互联网开发了,想去半导体行业,应该可以解除中年危机。

bg:华东某中 211 毕业,有过 gap 两年,今年运气爆棚进了 od 定级还不低。现在 26 岁,再考研的话得硕博连读了,单纯读硕士毕业 30 岁了,意义不是很大。

现在一直纠结中,要不要考。

如果不考的话,在 od 这种环境中,啥都干啥都不精,怎么自救跳槽?

外企德科员工纠结:目前OD在职,年收入32-36W,考研还是OD苟着?

要是考的话,读研读博带来的年龄危机,今后毕业找工作影响大不大?

哥哥姐姐们给点意见


基于本文开篇对OD的分析,扒扒君是十分理解这位朋友想脱离OD身份的心理动机的。但具体到他的发展规划,却是需要再慎重权衡的。

关于“考研转行半导体的可行性”

半导体行业对年龄的容忍度高于互联网,尤其是研发岗位更看重学历和技术积累。30岁硕士毕业并不算太大劣势,博士毕业在高校或企业研发岗反而有优势。但要注意国内半导体更倾向招年轻硕士做工程,博士多用于科研或高端岗位,职业路径需提前规划。

该网友有“二战基础”,80天冲刺考研有一定可行性,但需确保目标院校和专业与半导体强相关,比如微电子、材料、集成电路等专业最好,且导师资源能对接产业。建议优先选择有产研合作机会的实验室,否则纯学术路线可能偏离就业目标。

另外,考研路还要考虑经济成本。因为读博通常需要4-5年,期间收入中断,且毕业后半导体行业起薪甚至可能低于当前OD水平,根据扒扒君掌握的信息,应硕士年薪约为20-30万,博士30-40万,要评估积蓄能否支撑,并要考虑下自己对实验、论文的耐受度。

球盟会(中国)

不考研也可以自救

OD职业路虽难,但也并非毫无机会,可以争取专业化发展策略。工作中多主动与上级沟通,表达希望深耕某一技术方向,减少杂活。同时利用OD可能接触多领域的优势,打造“T型技能”,积累跨领域经验。

此外,还可以给自己定向提升职业壁垒,选择市场需求高的细分方向(如云原生、AI工程化、嵌入式开发等),考取这些方向权威认证证书。

总的来说,若对这位朋好友对学术有一定耐性且经济储备充足,考研转半导体是长远优选;若希望快速变现现有经验,则建议在OD内打造技术纵深深度,同时向半导体关联领域靠拢。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在2年内明确细分方向,避免持续“打杂”。


发表评论

提交
球盟会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红蓝战士推荐】是世界最受欢迎的在线品牌之一,网页版登录入口,全站app下载,竞猜,电子,电竞,真人,体育,彩票,捕鱼,各种游戏等您来!入口、首页、平台、登陆、官网、二十四小时专属客服在线服务!全球最安全,最信誉,最公平的平台运营商!

网站地图

联络球盟会APP